代理IP这个东西吧,说简单也简单,说难也难。我见过太多人花大价钱买了一大堆IP,结果用起来跟没买一样。你说气人不气人?前两天还有个朋友跟我抱怨,说他的爬虫项目被ban了,问我怎么办。我一看,好家伙,他用的都是公开免费的代理,这不是自找麻烦吗?
维护代理IP池就像养鱼,你得经常换水喂食。那些以为买来就能一劳永逸的人,末尾都哭得很惨。我有个习惯,每天早上喝咖啡的时候顺手检查一下IP池的健康状况。有时候会发现一些IP突然就挂了,这种事情太常见了。你知道最搞笑的是什么吗?有一次我发现一个IP居然指向了某个小国家的政府网站,吓得我赶紧把它踢出池子。
说到IP检测,很多人觉得ping通就行。拜托,这都什么年代了?现在网站的反爬机制早就升级了。你得模拟真实用户行为去测试,光能ping通有屁用。我一般会随机选几个目标网站,用不同IP去访问,看看返回的状态码。有时候还会故意触发一下反爬,测试IP的稳定性。这个方法虽然麻烦,但真的管用。
轮换策略也是个技术活。有些人喜欢固定时间轮换,比如每小时换一次。要我说,这太死板了。现在的网站都精得很,它们会分析访问规律。我更喜欢随机轮换,有时候几分钟换一次,有时候几小时都不换。让对手摸不着规律才是王道。记得有次做项目,我设置了完全随机的轮换间隔,结果那个月一个封禁都没收到。
验证代理IP的时候,千万别只用一个网站测试。这就跟考试只做一道题一样不靠谱。我一般会准备五六个不同类型的网站,电商、新闻、社交都包括。有时候一个IP在这个网站能用,到另一个就歇菜。这种事情见多了就习惯了。最气人的是有些IP刚开始好好的,用着用着就突然不行了,跟闹脾气似的。
说到IP来源,市面上那些便宜的共享代理,我劝你还是别碰。不是说完全不能用,而是性价比太低。你想想,几百个人同时用同一个IP,能不封得快吗?我现在宁愿多花点钱买独享的,至少用着省心。不过话说回来,就算是独享IP也得经常换,没有一劳永逸的事。
存储代理IP的时候,千万别就扔在一个文件里。我见过有人把几千个IP存在txt里,用的时候随机读取。这操作看得我头皮发麻。我现在都用redis来管理,设置不同的过期时间,还能实时监控使用情况。虽然刚开始搭建麻烦点,但用起来是真香。
速度测试这个环节很多人都忽略了。他们觉得只要能访问就行,速度无所谓。兄弟,你是在逗我吗?一个响应要十几秒的IP,跟不能用有什么区别?我每次添加新IP都会做速度测试,超过3秒的直接pass。时间就是金钱啊,等IP响应的时间都够我喝杯茶了。
地理位置也是个需要考虑的因素。有些项目需要特定地区的IP,这时候就得注意了。我曾经遇到个需求要用德国IP,结果测试的时候发现有的IP实际在荷兰。这种误差在商业场景下可是要出大问题的。现在我会用多个地理定位服务交叉验证,虽然麻烦但值得。
说到商业场景,就不得不提那些高匿代理。普通匿名代理在有些网站面前就跟裸奔一样。我有个做电商的朋友,就因为用了普通匿名代理,账号被封得一干二净。后来换了高匿的,再配合一些行为模拟的技巧,才算稳定下来。这钱真的不能省。
维护IP池最烦人的就是失效IP的清理。有些人懒,觉得偶尔清理一下就行。这种想法很危险啊朋友。失效IP不仅占着茅坑不拉屎,还可能让你的程序报错。我现在写了个自动脚本,每天凌晨清理一次失效IP,清完还能给我发邮件报告。虽然写脚本花了一天时间,但后面省下的时间可不止一天。
末尾说个很多人忽略的点——使用频率控制。再好的IP也经不住狂轰滥炸。我一般会设置访问间隔,同一个IP短时间内不重复使用。有时候还会故意让一些IP休息几天,就跟人需要休假一样。这个习惯让我避开了很多封禁风险。
代理IP这个东西吧,用好了是利器,用不好就是坑。关键是要用心维护,不能买了就扔那儿不管。我见过太多人把好牌打烂,也见过有人用一般的IP池做出了漂亮的数据。说到底,工具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