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个朋友问我,说他花了大价钱买了一批代理IP,结果用起来各种不顺,气得他差点把键盘砸了。这事儿让我想起自己刚入行那会儿踩过的坑,今天就随便聊聊代理IP那些事儿。
你们知道吗,代理IP这玩意儿就像外卖,看着都一样,吃到嘴里才知道差别。有次我贪便宜买了批号称"高匿"的代理,结果测试的时候发现,好家伙,连我老家地址都暴露了,这哪是高匿啊,简直是裸奔。从那以后我就学乖了,再便宜的代理也得先测试。
说到测试,很多人觉得ping通就行,其实差远了。我常用的方法是开个浏览器,用代理访问whatismyipaddress.com这类网站,看看真实IP有没有泄露。有时候还会故意触发几个反爬机制,看代理能不能扛得住。你们猜怎么着?十家里有六七家都过不了这关。
记得去年有个项目需要大量美国IP,我试了七八家供应商。最搞笑的是有家号称"百万IP池",结果测试时发现同一个IP反复出现,这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?后来找到家靠谱的,人家直接告诉我:"我们实际可用IP就五万个,但保证质量。"听听,这才叫实在。
动态IP和静态IP的选择也挺有意思。有次我图省事全用的动态IP,结果爬数据时频繁被封。后来改成80%静态+20%动态混着用,效果反而好多了。这事儿告诉我,有时候最方便的路反而最绕远。
说到价格,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。最贵的未必最好,但太便宜的一定有问题。有次看到某平台代理IP卖得比矿泉水还便宜,我心想这能用?果然,连百度首页都打不开。现在我的经验是,中等偏上的价位性价比最高,你们觉得呢?
验证代理IP质量有个土办法,就是同时开三个终端窗口,一个直连,两个走不同代理。同时请求同一个接口,看响应时间的差异。超过直连两倍以上的基本可以放弃了。这个方法虽然糙,但特别管用。
协议选择也是个坑。SOCKS5听着高大上对吧?但很多场景下HTTP反而更稳定。特别是有些老系统,对新协议支持不好,强行上SOCKS5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。我现在的做法是,能用HTTP就先用HTTP,实在不行再换。
你们遇到过代理突然大批量失效的情况吗?我有次凌晨三点被报警短信吵醒,爬起来一看,两百多个代理同时挂了。后来才知道是供应商在维护,连个通知都没有。现在我跟供应商签合同都要加上"维护提前12小时通知"的条款,不然太坑了。
说到合同,一定要看清楚IP纯净度保证。有家供应商跟我玩文字游戏,说"保证IP纯净",结果用的是"曾经纯净"的IP,被标记了也不管。现在我都要求写明"当前未被任何主流平台封禁",虽然严格了点,但省心啊。
机房IP和住宅IP的区别,我交了上万学费才搞明白。做普通采集用机房IP没问题,但要是做社交类操作,住宅IP成功率能高好几倍。不过住宅IP也分三六九等,有些其实就是虚拟机伪装的,这点要特别注意。
有个小技巧,定期检查代理IP的出口位置。有次我发现买的美国IP实际从德国出口,供应商还狡辩说"欧洲网络都是连着的"。笑死,客户要的就是美国IP,这不多此一举吗?现在我每周都随机抽查,有问题就换供应商。
末尾说个真事,有次我手滑把代理IP列表发到了公共频道,两小时后这批IP就全废了。所以现在我都用密码管理器存代理信息,重要资料还是得小心保管。你们有什么奇葩经历也说来听听?
代理IP这东西吧,用好了是神器,用不好就是烧钱机器。关键是多测试,别轻信广告,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