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个朋友兴冲冲地跑来跟我说,他终于搞定了某网站的爬虫程序。结果第二天就哭丧着脸说IP被封了。这种事情我见得太多了,很多人以为随便找个代理IP就能为所欲为,真是太天真了。
说到代理IP,你们知道最搞笑的是什么吗?有些人花大价钱买来的所谓"高质量"代理,结果发现还不如免费的。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,当时差点没笑死。那个卖家信誓旦旦说他的IP都是独享的,结果一测试,好家伙,同一个IP同时有几十个人在用。
其实代理IP这东西吧,就跟谈恋爱一样。你以为找到了真爱,结果发现对方同时在跟十几个人聊天。免费的代理IP更是这样,用着用着突然就失联了,连个分手通知都没有。
记得有次帮客户做数据采集,他们非要贪便宜用免费代理。结果数据抓取到一半,IP集体阵亡。末尾不得不重新开始,反而浪费更多时间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红白机,好不容易打到末尾一关突然断电,那种感觉简直一模一样。
你们有没有发现,很多教程都在教人怎么用代理IP,但从来不说怎么判断代理IP的质量?这就跟教人开车却不教怎么看油表一样离谱。我常用的方法是先ping一下延迟,接着测试可用性。不过说实话,这些方法也不完全靠谱,有时候测试时好好的,用起来就掉链子。
说到延迟,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。有些代理IP显示延迟很低,但实际用起来卡得要命。后来才发现,原来有些代理商会故意修改ping的返回值。这就跟网购时看到的"美颜"商品图片一样,收到货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。
最烦人的是那些号称"高匿"的代理。我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情况:测试时显示匿名性很好,结果一用就被网站识别出来了。这让我想起以前相亲,照片上看着像明星,见面发现完全不是同一个人。
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些代理IP用着用着就失效了吗?其实很多代理IP都是从企业或者家庭宽带"借"来的。当真实用户重启路由器或者运营商重新分配IP时,这个代理就没了。这就跟租房子遇到房东突然要卖房一样,说赶你就赶你。
说到稳定性,不得不提那些云服务商提供的代理。贵是贵了点,但确实稳定很多。不过也别指望能一直用,毕竟人家也要遵守各种规定。有次我用的一个云代理,上午还好好的,下午就被封了。问客服才知道,原来有人用这个IP发垃圾邮件。
现在很多网站的反爬机制越来越智能了。光换IP已经不够用了,还得考虑浏览器指纹、行为特征这些。这就像去参加化装舞会,光戴个面具已经骗不过保安了,还得把走路姿势都模仿到位才行。
有个客户曾经问我,为什么他换了IP还是被封。我一看,好家伙,他每次请求的headers都一模一样,连User-Agent都不带变的。这就好比每次作案都穿同一件衣服,监控一看就知道是谁。
说到headers,有个小技巧可以分享。不要完全相信那些自动生成headers的工具,最好自己手动改几个参数。我就经常在Accept-Language里加点料,有时候效果出奇的好。不过这个方法也不是万能的,用多了也会失效。
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某些地区的代理IP特别容易被封。比如用某些小国家的IP访问大网站,经常刚连上就被掐断。这让我想起去外地旅游时说方言被当成可疑人员的经历。
最让人头疼的是那些需要登录的网站。即使用代理IP登录成功,过一会儿也会被踢出来。有次我为了保持登录状态,不得不每五分钟换一次IP。这感觉就像在玩打地鼠游戏,刚解决一个问题,另一个又冒出来了。
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些代理IP的速度时快时慢吗?其实很多代理服务器都是多人共享的。当用的人少时就快,用的人多时就卡。这跟合租房子一个道理,室友不在家时随便用卫生间,大家都在时就排队。
说到共享代理,不得不提那些所谓的"动态代理"。听起来很高大上,其实就是IP池里的IP轮流用。有次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规律:某些IP总是在固定时间段出现。后来才明白,这些可能是上班族的办公电脑,下班就关机了。
最近发现一个很实用的技巧:把代理IP按运营商分类使用。比如移动的网站就用移动的代理,联通的用联通的。这样成功率会高很多。这就像去四川吃饭要找川菜馆,去广东要找粤菜馆一样简单。
最坑爹的是那些代理服务商,卖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,出了问题就装死。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买了包月套餐,用了三天就用不了了,找客服永远都是"正在处理"。这让我想起健身房办卡的经历,交钱前你是大爷,交钱后他是大爷。
其实用代理IP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个好心态。别指望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,要做好随时调整的准备。就像打游戏一样,这关的攻略不一定适用于下一关。
末尾说个真实案例。有次帮客户做数据采集,试了十几个代理服务商都不行。末尾发现,直接用手机热点反而最稳定。有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反而是最有效的,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