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搞爬虫项目,代理IP这块真是踩了不少坑。记得刚开始用免费代理的时候,那叫一个酸爽,10个请求能有8个超时,剩下2个返回403。气得我直接把键盘摔了,后来想想还是得花钱买。
说到付费代理,市面上选择太多了。有的号称百万IP池,结果用起来发现全是重复的。这让我想起上次遇到的一个供应商,吹得天花乱坠,试用的时候确实不错,结果正式购买后IP质量直线下降。你说气人不气人?
其实代理IP这东西吧,最重要的是稳定性。速度慢点可以忍,但是动不动就失效真的让人崩溃。我有个项目需要连续采集数据,结果代理中途挂了,导致整个任务都得重来。现在学乖了,每次都会准备备用代理池。
验证代理可用性是个技术活。光用百度首页测试是不够的,最好用目标网站来测试。有些代理能打开百度,但一到目标网站就歇菜。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,测试时一切正常,正式运行时各种403。
说到403,不得不提反爬机制。现在网站都精得很,一个IP访问太频繁立马封杀。有次我设置了5秒的间隔,结果还是被封了。后来才发现人家是根据访问模式来判断的,光控制频率还不够。
动态IP和静态IP的选择也很头疼。动态IP虽然便宜,但经常要切换,影响效率。静态IP稳定是稳定,但价格贵得离谱。我现在都是混着用,关键任务用静态IP,普通采集用动态IP。
代理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。采集国内数据用国内代理,国外数据用国外代理。有次偷懒全用美国代理,结果采集国内网站时各种验证码,简直要命。
说到验证码,现在很多网站都会对代理IP特别照顾。普通用户访问没事,代理IP一上来就弹验证码。这时候就得考虑用更高质量的代理,或者上打码平台了。
代理的匿名程度分三种:透明、匿名和高匿。高匿代理最贵,但确实好用。透明代理基本就是个摆设,还不如不用。有次贪便宜买了透明代理,结果采集的数据全是错的,网站直接给我返回了假数据。
维护代理池是个体力活。要定期检测可用性,剔除失效的IP。我现在写了个自动检测脚本,每小时跑一次。不过有时候检测通过的IP,实际用起来还是会出问题,真是防不胜防。
协议选择也很关键。HTTP代理和SOCKS代理各有优劣。SOCKS5支持UDP,但很多网站只认HTTP代理。我一般会准备两套方案,根据目标网站灵活切换。
最坑的是遇到黑心代理商。号称独享IP,结果发现几十个人在用同一个IP。这种时候只能认栽,赶紧换供应商。现在我都要求先试用,而且试用期至少一周。
代理的并发数限制也要注意。有些便宜的代理限制特别严格,超过并发数直接封账号。有次我开了10个线程,结果整个账号都被封了,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。
说到账号,现在很多代理服务都改成账号制了。以前直接给IP列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。这样管理是方便了,但灵活性也降低了。我更喜欢老式的那种,至少能自己控制切换频率。
代理的响应时间很重要,但往往被忽视。有些代理虽然能用,但响应要好几秒,严重影响效率。我现在会把响应时间超过2秒的代理直接淘汰,宁可少些IP也要保证速度。
最搞笑的是有次遇到个代理,返回的数据全是乱码。查了半天才发现是编码问题,代理服务器把内容重新编码了。这种隐藏的问题最麻烦,不仔细检查根本发现不了。
维护多个代理供应商是个好习惯。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,万一某个供应商出问题,还有其他备选。我现在固定用三家,轮流切换,这样比较保险。
代理的计费方式也要看清楚。按流量计费还是按时间计费,差别很大。长期项目适合包月,短期项目可能按流量更划算。有次我估算错误,多花了不少冤枉钱。
末尾说个经验,代理IP要和其他反反爬措施配合使用。光靠代理是不够的,还要结合UserAgent轮换、请求头设置、cookie管理等等。把这些都做好,才能稳定采集数据。
其实用代理就像谈恋爱,不能太专一也不能太花心。专一了容易被封,太花心又影响效率。找到平衡点最重要,这个度得自己慢慢摸索。